来源:房天下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在回顾过去新时代十年变革的基础上规划了我国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其中,针对对住房市场的相关表述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1.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未变
·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
【中指观点】
经过多年发展,“房住不炒”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社会共识,购房者置业更加理性,住房的居住属性不断强化。
早在201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首次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2017年10月“房住不炒”被写进“十九大”报告,过去几年中,尽管房地产行业经历了震荡起伏,中央支持各地因城施策优化楼市调控政策,“房住不炒”始终是政策坚守底线。此次“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彰显政策定力,同时也意味着“房住不炒”将成为我国长期坚持的房地产行业定位,接下来房地产发展的落脚点将更多的聚焦在保民生、提品质上。
同时,也要看到,在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过程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将成为政策发力点,未来合理的住房需求仍将是政策支持和鼓励的主要对象,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释放仍有空间,特别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改善性住房需求或将成为市场的关键支撑。
2.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原文】
· 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中指观点】
本次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提法与十九大报告中一致,表明中央将继续发力完善住房供应端制度政策,并大力推动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完善购+租、市场+保障的住房体系。
近年来,住房租赁市场已经成为房地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租赁住房成为居民解决住房需求的重要途经之一。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首次提及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并强调将“租购并举”确立为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此后,政策端推进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高度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租赁市场进入以保障性租赁住房为抓手、重点解决住房租赁市场结构性问题的高质量发展阶段。2021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第一次明确了国家层面住房保障体系的顶层设计,提出加快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随后中央加快金融、财税、土地等配套政策落地。
根据住建部数据,“十四五”期间,全国40个重点城市计划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650万套(间),预计可解决近2000万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难问题。2021年、2022年全国建设筹集330万套(间)保租房,未来保租房发展仍有望进一步提速。另外,2022年8月,首批3支保租房公募REITs在沪深交易所上市,保租房公募REITs的落地,打通了“投融管退”闭环,有利于提高市场化企业的参与积极性,有助于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量。
本次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加快建立“租购并举”住房制度,政策红利有望继续释放,随着住房租赁需求的逐步扩大,住房租赁市场也将迎来快速发展期,这也为开发企业、运营企业、装饰装修企业、金融机构等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相关企业需要抓住政策红利和市场发展期,拓展新的市场空间。
3.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房地产市场分化行情或加剧
【原文】
· 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中指观点】
2015年以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规划先后落地,2022年2月《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亦得到国务院批复同意,重点区域协调发展已取得积极进展;与此同时,南京、福州、成都、长株潭都市圈发展规划亦先后获得批复,相关规划的落地实施,亦表明重点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发展将进入快速发展通道,这些地区对人口、资源等要素的集聚能力亦将有所提高。
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伴随着区域协调发展的持续深入,优势地区的发展亦将更加全面,预计未来房地产市场分化行情将加剧,经济发展韧性强、产业活力突出、交通网络发达的地区,对人口的集聚效应或被进一步放大,未来人口规模突出、人口吸引力强的地区,房地产市场亦有较好的拓展空间,企业仍需聚焦主流地区,持续深耕,实现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