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不良贷款一直在上升。
最开始是威海银行,渤海银行,晋商银行这类中小银行不良贷款比较多,但近年连招行这种大行的不良贷款也开始攀升。
不良贷款上升这个事儿,在经济高速发展时只要企业有赚钱能力、个人不失业,问题都不大。
但时局并不会一直风调雨顺。
今年不良贷款上升速度尤为突出,一季度不良贷款出来后,已经做了相关举措进行控制,当时不少银行接到前所未有的大额罚单。
但二季度随着楼市回暖,大量的资金违规流入楼市,加之经济恢复缓慢,不良贷款还在不断上升。
7月11日,银保监会披露:
截至6月末,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达到了2.10%,比年初上升0.08个百分点。
一季度不良贷款上升,疫情的影响更大一些,但二季度的上升更多的是楼市的原因。
这还没算上一些银行、企业和地方政府存在故意粉饰和隐瞒不良行为造成的不良贷款。
虽说按照目前的数据来看不良贷款率还处于可控阶段,但今年上半年是疫情,下半年有洪涝,天灾对企业、个人的偿还能力都造成了极大打击,信贷风险还会不断暴露。
因此未来三四季度,甚至明年一二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都可能会有所上升。
不良贷款持续上升,很容易造成局部崩盘。
所以在这种时候,楼市真不能继续添乱了。
01
调控是最好的保护
我们要认清的一个现实是,此轮为缓解疫情压力而放的水,并不会一直持续,经济逐步恢复后,就会收缩。
因此在资金收紧前就得着手调控,前段时间东莞,杭州,宁波等地调控也开始升级,近日深圳也出台了调控措施。
调控出台时总会有一波人哀嚎,但实则地区主动进行的调控收紧,才是对楼市最好的保护。
我国楼市比较特殊,从一开始就不是完全市场化的状态,从根源上来说,土地、规划、价格等等政策干预度都很强。
再加上房产地域性强, 因城施策等原因,整体崩盘的可能性并不大。
但也正是由于各地楼市政策不同,经济差异大,发展不均衡,楼市局部崩盘的可能并不小。
海南、温州、鄂尔多斯、环京都发生过局部崩盘。
最惨烈的是海南,90年代海南,当年楼市崩盘后大部分房企成了银行的债务人,最终也造成了海南发展银行的倒闭,经济增长率一下子回落到了4.8%。
此外近年的环京楼市也发生过腰斩,好在当年高点及时叫停,加上环京购房者以外地刚需为主,还是能抗得住,只是高位站岗的至今仍然满腔愤懑。
局部崩盘虽然有政策性的原因,但反过来看,还好政策及时介入了,否则任由房价狂奔,后期崩得只会更惨。
纵观每一轮房价异常上升,都有信贷在助力。
新房市场的零首付、低首付、二手房市场的高评、经营贷等都是资金违规流入楼市的典型代表。
一套房源违规50万,1000套房源就是5个亿,而如今随便一个新盘的体量都在千套以上。
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新楼盘,不断成交的二手房源,每一套都可能暗藏不良贷款。
信贷端不做好管控,短短一两年就能推高区域内的房价、推高不良贷款率。
而高房价对于老百姓而言百害而无一利。
房子是必须品,结婚得买婚房、家里添丁进口得置换大房子、孩子上学得买学区房,房价越涨越会导致无数人削尖脑袋,掏空六个钱包,互相倾轧的继续推高房价,直到内卷实在卷不下去了,信贷撑不住后,楼市就会崩盘。
一旦区域楼市产生崩盘,其中很难有赢家。
对于有房者而言,自住房房价上涨并不会产生直接利润,对于无房者而言,就算信贷宽松能低首付上车,但未来收入很大一部分都得贡献给月供。
更何况如今已经逐渐进入存量房市场,二手房价格被信贷推高房企,政府也无法得利,是个典型的多输局面。
就算不崩盘,房价大起大落间的利差也非老百姓能准确拿到手的。
因此早调控早好, 否则风险上升,局部崩盘大家都没得玩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