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盈地产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法律声明
电话
首页
走进德盈
新闻资讯
业务领域
经典案例
联系方式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视点
pic-049.jpg (402 bytes)
 公司动态   Company
 行业视点   View
 大事记     Record
 视频专区   Video
联系方式

千万别低估国家对房地产调控的决心,涉房贷款占比降至30%才是目标!

来源:德盈地产 作者:德盈地产 人气: 时间:2020-10-19
今年上半年,当疫情最为严重的时候,全国很多地方不同程度地放开了房地产调控政策,纷纷寄希望以房地产的发展来刺激经济复苏。大半年过去了,到了秋收的季节,回看今年的房地产市场各项运行数据,整体还是保持了非常好的业绩。但就在这时,政策调控又再一度从严了。


今天与地产业界同仁转载一篇金融界的分析网文,此文一出,在金融行业内迅速引起了一波对房地产的讨论热潮。下面,我们从金融市场的视角来看看,金融行业管理当局是如何定位思考房地产产业的。


文中部分观点可能较为偏激,仅做参考。


关于房地产调控政策,目前,很多人远远低估了这次国家对打压房地产的决心。
因为他们不明白内XH(循环)的核心是居民的消费,而在当前居民负债水平下(如果按可支配收入/负债的指标看,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梯队,而从增速看更是遥遥领先且人类历史最快),消费如何能起得来?
事实上,所有的钱(预期)都投向了价格泡沫巨大的房地产行业。三条红线(针对开放商)和银行30%房贷目标(针对居民)这两个调控手段绝非以前的限价限购限贷能相提并论的。因为房价的核心引擎是信贷,掐住了银行这个房地产信用扩张器的源头,效果远大于其他调控。
三条红线的事讨论的已经很多了,今天和大家聊一聊30%目标的事。
在房价普涨的2016年,下半年的房贷整体占比甚至超过了50%,中国银行甚至达到80%。2017-2019年虽然逐年下滑,但2019年末六家国有大行新增贷款中个人住房贷款占比39.56%。


注意,政策的目标是把涉房贷款的占比降至30%涉及房地产的贷款可不仅仅只是居民买房的贷款也就是说当前的房地产信贷压缩距离目标还很远


总的来说,房地产的信用扩张程度要回到2015年(房地产去库存政策)之前,这不仅仅是房价会不会跌回到2015年跌多少的问题,更重要的问题是信用收缩。


谁都知道中国的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核心发动机(信用扩张的核心),一旦房产信用大幅收缩,全社会的流动性和资产负债表都会面临剧烈的冲击。虽然中国和日本90年房地产泡沫时政策的发力点和泡沫原因不全相同,但结果和逻辑是可以参考一下的。
日本地产泡沫历史


1)1955 至 1990 年日本是日本房地产长达35年的超级上行周期,期间仅一年出现下跌(中国房地产上行周期已经持续多少年?);


2)1955-1974 年快速上涨期,20 年涨44 倍,背景是日本GDP 和人口快速增长。1975-1985 年缓慢上涨期,11 年涨幅不到1 倍,背景GDP 和人口增速放缓。1986-1991 年疯狂期,6 年1.7 倍,背景广场协议和货币超发。1991 年后进入下跌期,背景是经济停滞与人口大拐点。


3)泡沫破灭前,城市间分化加剧,大城市涨幅明显大于小城市;


4)泡沫破灭后,大城市跌幅更大,1992-2000 年间,日本六大主要城市住宅用地价格下跌55%,中小城市跌幅仅19%;


资产负债表衰退


当债务达到一定的水平后,即无法继续扩张资产负债表,接下来变进入资产负债表衰退即信用湮灭的过程。人们为了降低负债开始减少支出减少借贷,由此带来企业收入减少、员工的工资减少、消费进一步减少、企业收入进一步减少。


企业和居民开始抛售资产/房子,带来资产价格下跌,抵押物价格下跌后负债率进一步变高,加速抛售资产(还有裁员等),收入进一步降低,消费进一步降低,资产价格进一步降低……


最后,希望中国能成功挺过这次拆雷带来的巨大的风险暴露——风险的核心是信用大收缩带来的资产负债表衰退的恶性循环,但不论风险如何的大,希望这次的超级拆雷最终能够坚持下去。


之前搞过太多次的所谓的去杠杆,最终还是因为太痛而用更大的加杠杆的方式来掩盖,这也是中国房价/负债率在一波波的调控/去杠杆中越来越高的原因。毕竟,从人口结构的角度看(比日本更严重的老龄化近在眼前),留给中国的时间不多了,加油吧。


PS.对房地产的决心所带来的潜在信用收缩就是银行股如此低估值的核心原因不要看当下的业绩和估值要想一想未来的预期折现)。


下面分享几组微博截图。



9月28日,监管部门要求银行系统控制房贷规模,将涉房贷款的占比降至30以下。




注意了,这里说的是涉房贷款。也就是说,是开发商的贷款+个人房贷的总和,在整个银行系统的贷款占比,不能超过30%。


我们都知道,房地产行业的本质就是个资金游戏,银行资金在里面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没有银行贷款,房价绝对涨不到今天这么高。但如今,国家却从银行贷款方面,对房价釜底抽薪。先压房企的资金,从源头上断绝地价上涨的动力。后压个人的房贷,从源头上断绝房价上涨的动力。

 

为什么国家要这么做?

 

房价上涨,地价上涨,不是对国家有好处么?确实对国家有好处,但是当房价和地价涨到足以威胁经济安全的时候,这些好处都是无足轻重的小事。

 

疫情结束后,世界经济萎靡,中国也不例外,还有大量中小企业在疫情中遭到重创,急需资金救急。

 

于是4月份,央行大量释放流动性,天量货币涌入市场,针对性扶持中小企业,很多银行设立了专项资金。利率低、审核松,很多银行甚至背了任务,到处求人来贷款。但这些资金,很多转手就违规流入了楼市。

 

不少地方的房价开始沸腾,尤其是深圳。6月份,国家提出要重点发展“经济内循环”,实现国际国内双循环。

 

以前我们都是外循环,依靠出口拉动经济,现在要加一个内循环,那就要鼓励居民消费。但老百姓的钱都拿去买房子了,就算没买的,也是铆足了劲攒钱,一分钱都舍不得拿出来花,这怎么发展内循环。

 

在过去20年里,租房享受生活,把钱拿出去消费的人,早已被嘲笑的体无完肤。而哪些房奴,已经成为了业主。


所以,只要房价还在继续涨,甚至只要还有涨价的预期,稍微有点志向的老百姓就不可能把钱拿出来消费。

 

而实际上,涉房贷款不得超过30%,是一条很严很严的线。

 

2016年,四大行发放的新增贷款,几乎都是个人房贷。建设银行新增贷款的63.8%是个人房贷;工商银行新增贷款的64.5%是个人房贷;农业银行新增贷款的78.17%是个人房贷;中国银行新增贷款的81.77%是个人房贷。

 

要注意的是,这里说的是个人房贷,进个人房贷占比就清一色超过了50%,再加上房企贷款,那一年真的是全国的新增贷款都流入了房地产。

 

而9月28日的新规,说的是涉房贷款,指的是个人房贷+房企贷款之和,占新增贷款的比例不超过30%。这里面的差距有多大,大家看数据就能感受出来。


哪怕是2018年,个人房贷也占了六大行新增贷款的大半江山,涉房贷款会更高。


上一篇:查人又查房!国家点名,中国最大规模人口普 下一篇:没有了
扫描二维码关注德盈